开云kaiyun体育-中国篮球新星杨瀚森,NBA训练师眼中的无位置球员未来

admin 国际足球

在青岛国信篮球训练基地的硬木地板上,18岁的杨瀚森完成了一个流畅的后撤步跳投,紧接着又换到三分线外命中一记远射,场边,来自美国的训练师詹姆斯·邓恩专注地记录着每一个细节,这位曾培养出多位NBA球员的资深训练师,开云kaiyun体育正在为中国篮球的下一颗新星规划一条与众不同的成长路径。

“我们不会把杨瀚森仅仅练成大个子,”邓恩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,“我们的目标是让他成为一名真正的无位置球员。”

打破传统定位的新思路

无位置篮球(positionless basketball)是现代篮球发展的最新趋势,它打破了过去严格区分控球后卫、得分后卫、小前锋、大前锋和中锋的传统观念,强调球员技术的全面性和场上位置的模糊性,从金州勇士队的德雷蒙德·格林到丹佛掘金队的尼古拉·约基奇,NBA已经证明了这种多功能球员的巨大价值。

“现代篮球已经不再局限于固定位置,”邓恩解释道,“我们需要的是能够阅读比赛、做出正确决策的全能球员,杨瀚森拥有2米16的身高和出色的篮球智商,我们不能浪费这样的天赋,仅仅把他限制在传统中锋的角色上。”

这位年轻的山东小伙子上赛季在CBA联赛中已经展现出惊人的潜力,不仅内线技术扎实,还拥有不俗的传球视野和日渐稳定的外线投篮能力,正是这些特质让NBA训练师看到了将他培养成无位置球员的可能性。

全面强化的训练计划

杨瀚森的训练计划与传统大个子球员截然不同,每天六小时的训练中,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专注于传统内线技术,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开发后卫和前锋的技能。

“我们正在加强他的运球能力、外线投篮和传球技巧,”邓恩详细介绍道,“同时我们也没有忽视他的内线基本功,关键是让他在任何位置都能发挥作用,而不是被限制在油漆区内。”

训练课程包括大量的三分投篮练习、挡拆后处理球决策训练、面对紧逼防守的运球练习,甚至还有影片分析课,研究尼古拉·约基奇、小萨博尼斯等现代内线的比赛录像。

中国篮球新星杨瀚森,NBA训练师眼中的无位置球员未来

“最困难的是改变思维方式,”杨瀚森坦言,“过去我总是下意识地往篮下走,现在需要学会在外线组织进攻,为队友创造机会,这需要完全不同的比赛阅读能力。”

中国篮球的未来需要

中国男篮近年来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,部分原因在于球员技术单一,难以适应国际篮球的高速转换和全面性要求,传统的中锋培养模式虽然曾经培养出姚明这样的超级巨星,但现代篮球的发展已经对这种单一模式提出了挑战。

“中国有培养大个子的丰富经验,但世界篮球已经在改变,”篮球评论员张伟平指出,“杨瀚森的无位置化培养代表了一种新思路,这可能对中国篮球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”

这种训练理念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,俱乐部教练组最初对这种训练方式心存疑虑,担心会“荒废”杨瀚森的内线优势,但随着训练效果的逐渐显现,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支持这种创新尝试。

“我们看到他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包夹,能够在外线发起进攻,甚至能够换防到外线球员,”青岛队主教练刘维伟表示,“这种全面性正是中国篮球所需要的。”

国际视野下的球员发展

NBA在过去十年中彻底改变了篮球理念,无位置篮球已经成为联盟的主流,球队更加看重球员的多功能性而非传统的位置标签,这种变化也影响了全球篮球的发展方向。

“国际篮球正在快速融合,”邓恩说,“欧洲篮球已经培养出许多技术全面的大个子球员,中国篮球要想重返世界舞台,必须跟上这种发展趋势。”

杨瀚森不是唯一接受这种训练理念的中国年轻球员,越来越多的俱乐部开始重视球员的全面技术发展,而非过早地将他们限定在某个固定位置上。

中国篮球新星杨瀚森,NBA训练师眼中的无位置球员未来

“无位置篮球不是不要位置,而是让球员能够胜任多个位置,”青年队教练李斌解释道,“这要求球员从小接受全面训练,而不是只专精于某个位置的技能。”

挑战与机遇并存

将一名2米16的大个子训练成无位置球员面临诸多挑战,首先是如何在增加新技术的同时保持内线优势;其次是如何避免因训练内容过多而导致技术杂而不精;最重要的是如何让球员在比赛中自信地运用新学习的技能。

“最大的挑战是心理层面的,”杨瀚森的个人技术教练王指导表示,“他需要相信自己能够在外线处理球,而队友和教练也要信任他的新能力。”

尽管挑战重重,但杨瀚森的表现已经让人眼前一亮,在上赛季的某些比赛中,他已经展现出作为策应点的潜力,甚至有过背后传球助攻和外线连续命中的高光时刻。

“我相信这种训练方向是正确的,”杨瀚森自信地说,“我想成为一名能够帮助球队在多方面取胜的球员,而不仅仅是一个得分手或篮板手。”

未来之路

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,无位置球员将成为未来的趋势,杨瀚森的培养实验不仅关乎他个人的职业生涯,也为中国篮球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。

“我们希望杨瀚森能够成为中国无位置篮球的先驱,”邓恩最后表示,“这需要时间、耐心和勇气,但最终结果可能会改变中国篮球的面貌。”

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,中国篮球需要更多这样的创新和尝试,杨瀚森的故事才刚刚开始,但他的训练之路已经指向了中国篮球的未来方向——更加全面、更加灵活、更加适应国际篮球的发展潮流。

无论最终结果如何,这种勇于打破传统、拥抱变化的尝试本身就值得肯定,在中国篮球寻求复兴之路的今天,也许正是需要更多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国际化视野。

0 9

留言0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